數學的發展史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時期是數學形成時期,第二時期是常量數學時期等。其研究成果有李氏恒定式、華氏定理、蘇氏錐面。
第一時期
數學形成時期
第二時期
初等數學,即常量數學時期
第三時期
變量數學時期
第四時期
現代數學時期
目錄
1第一時期
2第二時期
3第三時期
4第四時期
5研究成果
折疊編輯本段第一時期
數學形成時期,這是人類建立最基本的數學概念的時期。人類從數數開始逐漸建立了自然數的概念,簡單的計算法,并認識了最基本最簡單的幾何形式,算術與幾何還沒有分開。
幾何
幾何
折疊編輯本段第二時期
初等數學,即常量數學時期。這個時期的基本的、最簡單的成果構成中學數學的主要內容。這個時期從公元前5世紀開始,也許更早一些,直到17世紀,大約持續了兩千年。這個時期逐漸形成了初等數學的主要分支:算數、幾何、代數。
折疊編輯本段第三時期
變量數學時期。變量數學產生于17世紀,大體上經歷了兩個決定性的重大步驟:第一步是解析幾何的產生;第二步是微積分(Calculus),即高等數學中研究函數的微分、積分以及有關概念和應用的數學分支。它是數學的一個基礎學科。內容主要包括極限、微分學、積分學及其應用。微分學包括求導數的運算,是一套關于變化率的理論。它使得函數、速度、加速度和曲線的斜率等均可用一套通用的符號進行討論。積分學,包括求積分的運算,為定義和計算面積、體積等提供一套通用的方法。
折疊編輯本段第四時期
現代數學。現代數學時期,大致從19世紀初開始。數學發展的現代階段的開端,以其所有的基礎--------代數、幾何、分析中的深刻變化為特征。
折疊編輯本段研究成果
折疊引言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燦爛文化和悠久歷史的民族,在燦爛的文化瑰寶中數學在世界數學發展史中也同樣具有許多耀眼的光環。中國古代算數的許多研究成果里面就早已孕育了后來西方數學才設計的先進思想方法,近代也有不少世界領先的數學研究成果就是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的。
折疊李氏恒定式
數學家李善蘭在級數求和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被命名為【李氏恒定式】
折疊華氏定理
"華氏定理"是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研究成果。 華氏定理為:體的半自同構必是自同構自同體或反同體。 數學家華羅庚關于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另外他與數學家王元提出多重積分近似計算的方法被國際上譽為"華-王方法"。
華羅庚
華羅庚
折疊蘇氏錐面
數學家蘇步青在仿射微分幾何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被命名為"蘇氏錐面"。蘇步青院士對仿射微分幾何的一個極其美妙的發現是:他對一般的曲面,構做出一個訪射不變的4次(3階)代數錐面。在訪射的曲面理論中為人們許多協變幾何對象,包括2條主切曲線,3條達布切線,3條塞格雷切線和仿射法線等等,都可以由這個錐面和它的3根尖點直線以美妙的方式體現出來,形成一個十分引人入勝的構圖,這個錐面被命名為蘇氏錐面。